此外,太子东宫也有「内官」,太子妃一人,下有良娣、良媛、承徽、昭训、奉仪等品级;诸王亲王妃下也有孺人等媵妻妾名位。皇帝在掖庭之选和后宫宠幸上,不大计较尊卑贵贱的,但若要册封给她们名位便十分重视门第了;尤其册立皇后,绝对要求门第高贵,必须「妙择天下令族」。册寺皇后首先强调「地胄清华」、「轩冕之族」等等,其后才是德行。有时侯皇帝虽不在乎,大臣们也会以门第为最有力的理由提出反对,使皇帝奈何不得。武则天的父亲虽然早年曾是商人,但建唐后官居高位,不能算低门微族,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大臣仍然攻击她「地实寒微」;而高宗力排众议立她为后时,又拚命强调她「门著勋庸,地华缨黻」。非高门大户,即使是深得宠爱或是早生贵子,也只有等死后被追赠或是儿子即位才能正位。
比起封后,册立妃嫔稍随便一些,门第要求不那麼十分严格。她们多半是因为生子或者是受宠而被册,其中包括一些出身微贱者。不过,在妃嫔中,出身门第也还是很受重视的,如太宗杨妃是隋炀帝之女,所以「地亲望高,中外所向」。宫人身居九重,似乎很尊贵,却只是皇家婢。宫庭中除少数有名位的后妃外,便是数以万计的普通宫人,在唐代也有宫女、宫娥、宫婢之称。她们分布於长安的三大皇宫和东都大内、上阳两宫及各处离宫别馆、诸亲王府、皇帝陵寝。网络配图
由於唐朝后宫人数众多,采选不止,使得后宫积怨,民间不满,因而宫人问题受到了社会和朝廷的关注,各朝都有人批评这一弊政,请求皇帝怜悯宫女们的离别之根、怨旷之苦,放还宫人。皇帝往往为了表示自己实施德政、不好声色;有时则纯粹为了节省宫廷费用,或者害怕后宫积怨太深,遭到灾难「天谴」,所以每每下诏释放宫人。自高祖后,几乎各代皇帝都有放宫人,多则三千,少则数百。这些宫人出宫后有家者可以回家,可以嫁人,年老有病、无人收养者,送入寺观安置,有时还给一些资财作安家之用。这算是唐朝皇帝的一点仁政。